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欢迎您!

新闻中心

【媒体看开高】体育特色教育引领学校发展

体育特色教育引领学校发展

 原载2016年4月26日《教育时报》

 

体育之功,在于强我体魄,增我才干,磨我意志,成就事业。这是我校校长耿振勇的理念。学校提出,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给国家、社会培养人才,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成长观。学生未来的一切都建立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我们绝不能让学生们丢了体育。

我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各类器材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

目前,开封高中体育组有14位体育教师,不仅人数比普通高中多一倍,而且他们既是通识通才,而且各自都有项目教学专长。

现在我校体育课的上法是学生每年有必学项目(田径的跑跳投,体操项目)、专选项目(篮、排、足、乒、艺术体操)和选修项目(羽、网、健美操、跆拳道等),使学生掌握专项选修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促使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

我校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是起于现在,而是从1983年起,就开始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本目标,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手”的教学改革试验。

最初试验的缘起是,领导和老师们发现,所有课程中,体育课的逃课率最高,班上成绩越好的同学,近视度数越深、体育成绩越差。不仅如此,学校里配戴眼镜的学生普遍增多,逢天气变化就有不少学生生病请假。

“软、硬、笨、晕”是对当时学生身体素质的概括,具体就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和前庭耳蜗神经晕。

学校经过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课业负担确实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不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们内心喜欢运动,可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比如掷铅球,从小学到高中,每年的体育课都要重复讲动作要领,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感觉索然无味,体育课堂也平淡无趣。当时的学生上完高中三年,没有一项专长,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高。

于是,说改就改。1983年,开始体育课教学改革试验,师生顿时感觉一新,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到1984年,“专项选修”体育教学模式正式成型,一直延续至今。期间有内容上的变化,但基本模式框架没有变化。

现在,我校所用的体育教材,是体育组教师自主编写的一套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校本教材。从教学内容设置、考试项目确定和考核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界定。

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专项选修教材两大类,教学时数各占50%。基本教材包括体育基础知识、田径、体操、舞蹈与韵律体操、武术等,为学生必修课程;专项选修教材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艺术体操等。

除此之外,体育组教师还与时俱进地发掘适合学生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瑜伽、拉丁舞、街舞、轮滑、跆拳道等等,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报,不作硬性规定。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简单概括地说,体育课堂改革内容有三,一是按兴趣选项分班上课,二是保证基本教材和专项选修教材的并重,三是形成了具有开封高中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操作办法是每年的高一新生上第一节体育课时,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到操场介绍自己所教专项课程,学生们依据自己的性别、兴趣填写“选项表”。体育组根据学生们的意愿,打破行政班级授课制,重新编班。男生分为篮球班、足球班、排球班和乒乓球班,女生分为篮球班、排球班、乒乓球班和艺术体操班。从此之后,学生就在自己所分的班里学习,一方面学习这个班的专项技能,一方面学习基本教材中的田径和体操等基本技能。

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级的界限,学生们既喜爱体育运动,又喜欢上体育课,认识的同学也多了,还增强了交际能力。同时,不同班级的学生又组成一个新的团队,在体育课堂和竞技场上培养了竞争精神、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多年来,开封高中已形成了“人人有体育特长、班班有各项体育代表队”的局面。在定期开展的小型运动比赛中,因各班都有相关专项的体育健将,所以比赛也异常精彩,整体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

学校平常不间断开展的小型比赛有:拔河、跳长绳比赛;男生足球、篮球、排球等,另外,确保每周两课、每日两操、每天活动一小时。

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运动会,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达标运动会。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检验运动成绩有影响、有规模、有创意,从开幕到比赛到闭幕,规格向省级运动会看齐,参赛选手屡创纪录,屡破纪录,精彩不断,扣人心弦。

全体体育教师还从学生中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各种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各运动队教练不管风吹日晒常年坚持课余训练,竞赛成绩非常突出。近33年来共获得285项集体荣誉,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42项,市级237项。

这些赛事活动,真正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巩固强化了全体学生的运动意识。《中学体育》《中国青年报》曾长篇报道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曾先后前来参观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耿培新教授,称赞我校是“全国体育教研组的一面旗帜”。

【媒体看开高】体育特色教育引领学校发展

体育特色教育引领学校发展

 原载2016年4月26日《教育时报》

 

体育之功,在于强我体魄,增我才干,磨我意志,成就事业。这是我校校长耿振勇的理念。学校提出,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给国家、社会培养人才,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成长观。学生未来的一切都建立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我们绝不能让学生们丢了体育。

我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各类器材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

目前,开封高中体育组有14位体育教师,不仅人数比普通高中多一倍,而且他们既是通识通才,而且各自都有项目教学专长。

现在我校体育课的上法是学生每年有必学项目(田径的跑跳投,体操项目)、专选项目(篮、排、足、乒、艺术体操)和选修项目(羽、网、健美操、跆拳道等),使学生掌握专项选修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促使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

我校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是起于现在,而是从1983年起,就开始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本目标,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手”的教学改革试验。

最初试验的缘起是,领导和老师们发现,所有课程中,体育课的逃课率最高,班上成绩越好的同学,近视度数越深、体育成绩越差。不仅如此,学校里配戴眼镜的学生普遍增多,逢天气变化就有不少学生生病请假。

“软、硬、笨、晕”是对当时学生身体素质的概括,具体就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和前庭耳蜗神经晕。

学校经过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课业负担确实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不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们内心喜欢运动,可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比如掷铅球,从小学到高中,每年的体育课都要重复讲动作要领,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感觉索然无味,体育课堂也平淡无趣。当时的学生上完高中三年,没有一项专长,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高。

于是,说改就改。1983年,开始体育课教学改革试验,师生顿时感觉一新,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到1984年,“专项选修”体育教学模式正式成型,一直延续至今。期间有内容上的变化,但基本模式框架没有变化。

现在,我校所用的体育教材,是体育组教师自主编写的一套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校本教材。从教学内容设置、考试项目确定和考核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界定。

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专项选修教材两大类,教学时数各占50%。基本教材包括体育基础知识、田径、体操、舞蹈与韵律体操、武术等,为学生必修课程;专项选修教材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艺术体操等。

除此之外,体育组教师还与时俱进地发掘适合学生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瑜伽、拉丁舞、街舞、轮滑、跆拳道等等,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报,不作硬性规定。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简单概括地说,体育课堂改革内容有三,一是按兴趣选项分班上课,二是保证基本教材和专项选修教材的并重,三是形成了具有开封高中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操作办法是每年的高一新生上第一节体育课时,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到操场介绍自己所教专项课程,学生们依据自己的性别、兴趣填写“选项表”。体育组根据学生们的意愿,打破行政班级授课制,重新编班。男生分为篮球班、足球班、排球班和乒乓球班,女生分为篮球班、排球班、乒乓球班和艺术体操班。从此之后,学生就在自己所分的班里学习,一方面学习这个班的专项技能,一方面学习基本教材中的田径和体操等基本技能。

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级的界限,学生们既喜爱体育运动,又喜欢上体育课,认识的同学也多了,还增强了交际能力。同时,不同班级的学生又组成一个新的团队,在体育课堂和竞技场上培养了竞争精神、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多年来,开封高中已形成了“人人有体育特长、班班有各项体育代表队”的局面。在定期开展的小型运动比赛中,因各班都有相关专项的体育健将,所以比赛也异常精彩,整体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

学校平常不间断开展的小型比赛有:拔河、跳长绳比赛;男生足球、篮球、排球等,另外,确保每周两课、每日两操、每天活动一小时。

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运动会,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达标运动会。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检验运动成绩有影响、有规模、有创意,从开幕到比赛到闭幕,规格向省级运动会看齐,参赛选手屡创纪录,屡破纪录,精彩不断,扣人心弦。

全体体育教师还从学生中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各种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各运动队教练不管风吹日晒常年坚持课余训练,竞赛成绩非常突出。近33年来共获得285项集体荣誉,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42项,市级237项。

这些赛事活动,真正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巩固强化了全体学生的运动意识。《中学体育》《中国青年报》曾长篇报道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曾先后前来参观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耿培新教授,称赞我校是“全国体育教研组的一面旗帜”。